首页
数据统计
狮子会简介
队长团队
账号信息
Search
1
深圳狮子会和平海报23-24年度颁奖典礼及展览
147 阅读
2
深圳狮子会2023-2024年度子蒙服务队队长团队名单
53 阅读
3
香港赤鱲角狮子会2023-2024年度就职典礼&慈善筹款晚宴
43 阅读
4
子蒙服务队2023-2024第10次队长团队例会暨会员大会
41 阅读
5
深圳狮子会万源市河口镇庙垭学校助学活动
38 阅读
会员活动
我们服务
正能量
培训资料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张焱
队长团队
罗会涓
肖国强
王桃红
胡开荣
黄昭颐
刘冬英
林序音
莫少娟
包人杰
周义梅
培训资料
覃远喜
刘德荣
雷涛
李剑兰
方娜
谢明发
李芯如
子蒙服务队
累计撰写
279
篇文章
累计收到
2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会员活动
我们服务
正能量
培训资料
页面
数据统计
狮子会简介
队长团队
账号信息
搜索到
46
篇与
子蒙Lions
的结果
2023-02-03
阅读分享:另外的三观
如果有人告诉过你,本命年会倒霉这件事儿,那你肯定倒霉。这不是什么迷信玄学,而是归因观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社会想把你变成什么样资本,想把你变成什么样,靠的是影响你的传统三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如果你自己想要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靠传统三观就已经完全没用了。比如,我该不该辞职去开家奶茶店?我要先立业再成家,还是先成家再立业?我背了一屁股债,要怎么咸鱼翻身?我股票被套了,是该割肉跑路还是继续持仓?遇到这些问题,不管你的三观笔直如松柏,还是扭曲成麻花,都解决不了。因为社会和资本不负责解答你这些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启动另外三观呢分别是:归因观、评价观和是非观。 ## 一、【归因观】 这指的是一件事情发生了你总结原因的方法论。举个例子,我们上面所说的本命年会倒霉这件事儿。如果你听了信了,那这一整年这句话都会成为你归因关的一部分。你遇到任何不顺心的时候,都会觉得是本命年的作祟星座。同理,很多人觉得星座准就是因为被星座理论改变了归因观。大多数普通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外部归因,也就是常说的甩锅式归因法。公司干黄了,就是大环境不好;女朋友跑了,就是现在女人都物质;职场混不好,那资本家都是吸血鬼。实在找不到甩锅对象,那就本命年犯太岁。反正锅都是别人的。 其实真正的强者一般都是三步归因法: 【自我归因、事实归因、数据归因】。凡事先找自己的问题,因为这是你唯一可控的。然后分析已经发生的事实,找到导致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外部因素。最后从数据层面找依据,完成这一整套组合拳。这就会成为你往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 二、【评价观】 评价一件事情的价值和风险。评估趋势和时机,是这个时代想要有所作为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这种能力,那我给你一个方法,如果你看不清楚,现在就对比一下过去。如果你看不清楚未来,就对比一下。现在说具体一点,很多网友问我说直播带货还能做吗?还能赚钱吗?我依然认为:垂直细分的直播带货是未来财富的路口。依据从哪来呢?我的依据来自三十年前那个时候,各地都兴起各式各样的百货大楼,什么亚细亚仟村百货等等,是不是百货大楼就变成了一个头部主播。什么东西都卖之后,大家对这种大卖场的新鲜感逐渐褪去,是不是百货大楼就变成了各种类目的专卖店。所以直播带货也必然会往专卖店的方向发展。 ## 三、【是非观】 说个好笑的事情啊,大多数人都是一边痛恨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另一边又对考公考编取之若鹜,一边骂着资本家丑恶嘴脸吃相难看,一边用小剪脑袋往大厂里面钻,怒斥各种暗箱操作、内幕交易。自己遇到点事就想找人托关系,大多数人的是非官都有两套,一套给自己,一套给别人。表面上看,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其实这却是你一生中最大的精神内耗。 讲个故事,一个同学考试作弊,你毫不犹豫的举报了他。然后他受到处分,丢了学位,你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可是没想到到你被全班同学孤立,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你做朋友。你回家问父亲:“爸,我错了吗?”,你爸问你后悔吗?你说我不后悔,但是我真的不明白我哪儿错了。你爸摘下眼镜放下茶杯告诉你:其实你并没有错。你发现同学作弊,并且举报了他,这是你的是非观。而全班同学孤立就是他们的是非观。所以你做了你认为对的事情就没有错。全班同学孤立你也没有错。只可惜--你既然选择了清高,却还在乎别人世俗的眼光,这才是你的问题。
2023年02月03日
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2-02
阅读分享:中庸之道
很多人错误地把中庸理解为:温吞、没观点、没态度。我们站在科学和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应该怎么理解中庸呢? 中庸上写:“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偏就是偏离偏斜的意思,易就是改变的意思。“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是指我们不偏不倚的做人做事,这叫“中”;不轻易改变,这叫“庸”;远不是大家所说的温温吞吞、没观点、没态度,那是对中庸的错误理解。 然后《中庸》又告诉我们说:“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就是只有不偏不倚的人才是天下的正道的把握者,只有那些不轻易改变的人,他们才能掌握天下的规律、本质与道理。 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中庸的人?《中庸》里提及,“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君子之所以能做到中庸,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会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君子而时中”,就是他时时刻刻都能做到恰到好处、恰到火候、不偏不倚。小人是什么?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的所作所为都肆无忌惮,从来不考虑后果,所以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是指这个意思。君子和小人的定义,在中庸里给的很清楚。 中庸里面有一句重要的话,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没有什么比在昏暗之中看的更清楚的,没有什么比危难更能揭示真理的,也没有什么比细微之处更容易觉察、更鲜明、更明确、更简单,更直指本质的。 所以君子独处往往十分小心谨慎,君子越在危难之中,越应该有深邃而冷静而理性的思考,这就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023年02月02日
5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3-02-01
阅读分享:反浅薄
浅薄,不是贬义词,而是指从智力到思考能力的一种“特征”。 是否发现!互联网、社交软件、视频制作门槛下降带来的创作泛滥、随意化、浏览式阅读、碎片化、强刺激信息、爬虫技术…...汹涌而来后,浅薄化,正在成为大多数人的灾难源,平庸化、泛众思维、思索力下降…...正成为大多数人的常态。 #### 新技术创造寡头!新技术加速阶层分化! 一切科学和新技术,都不会给所有人带来平均好处,新技术受益者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越来越低。 所以,新技术、互联网、信息碎片化、视频瘾品化……背景下,令公众浅薄,对互联网产品更上瘾,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默契”。 #### 反浅薄:成为了重要能力 所以,从浅薄到深刻的变化,是从碎片化、经验化的思维转向整体性、理性化的思维开始的,反之,从深刻到浅薄的变化,就是从整体性理性的思维开始转向碎片化。简单的说,浅薄与深刻:一个看浅,一个看深;一个看短,一个看长。这就是浅薄和深刻的区别。 那么互联网时代四大杀手是什么?信息碎片化、浏览式阅读、毒品式信息、爬虫技术。这四大杀手让我们变浅薄,不会思考,没有三观追求,然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变成互联网奴隶。 互联网上,所有信息碎片化。都是浏览式阅读,而不是聚焦专注式阅读。毒品式的信息就是人性的弱点,人性就喜欢贪嗔痴慢疑,人性就喜欢黄赌毒,人性就喜欢猎奇,人性就喜欢庸俗,因此互联网无限满足你这些庸俗毒品式的信息。还有恐怖的爬虫技术,互联网能够捕捉你的记忆,捕捉你的习惯,捕捉你的行为,用大数据的方式产生一种自动推送。 ### 问问自己如何反浅薄? 1 你一年有深度的阅读过多少篇文章?并且写过心得?纸质阅读时间有多长?问自己的专注阅读时间有多长?问自己的亲笔写作时间有多长? 2 你有多少时间是独处的?一点儿独处的时间都没有,没有孤独,没有寂寞,人生就没有思索,没有反思,没有酝酿,没有沉淀。 3 接近深刻的人,敬畏深刻的结果。还要做到见微思著,见微知著,见贤思齐。 4 强制一种深刻模型。首先强制单一目标,目标不要那么多,心不要那么花。其次,强制阅读纸质书;第三,强制写作;第四,强制自己去演讲。
2023年02月01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1-31
阅读分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儒家思想最基础的八个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大学》原文是这么说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段话什么意思?治国平天下话题太大,我们只从修身开始说,这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修身,就是一生完善自我、不断追求实现自我突破,让自己越变越好的意思。修即修为修行,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那么修行的关键在哪里?它说,人的行为都是由心的选择而决定的,所以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 正心,就是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那么人心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靠什么?靠观念决定的。观念就是指人所了解的所有的知识、文化、见识、常识、通识和所能获得的各类信息;你所了解的外界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全面,那么自然就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说,这个欲正其心者在诚其意,就是得先有诚意,才能正心。那诚意从哪里来? 诚意,至诚精神,对人对事说真话,办真事,坦诚真诚。那么诚意也要能分辨出错误和片面的信息,那如何掌握正确而全面的信息?这就要致知,那怎么做到致知?什么是致知? 致知,就是知道,明确地知道。 “致知在格物”,是儒家思想讲的。格物,是一切的根本。 什么是格物?格物就是通过观察、分析、研究、判断、思辨、学习,对事物的本质了解透,把事物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基本概念搞明白,这个就叫格物。 所以,如果不格物,就不能致知,如果不致知,就很难做到诚意,如果做不到诚意,就很难做到正心。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 “格”在汉语言文字里叫“至”,也就是达到,然后这个就是达至的意思; “物”指万物,所以格物就叫“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简单地说,每个事儿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要把它的本质、本源究竟搞明白。 “格”也指你的大脑里要有个格子,大脑里要有个书架,你的大脑要很清楚,事物才会很清楚。不能做个糊涂蛋,要把万物都能做到掰开揉碎搞透,知道它的基本原理,然后你才能对万物、对所有的事物,对所有的客观存在,有一个明明白白的结论和明明白白的理解。 实现了大脑里的格物,实现了大脑里的清楚明白,通晓一切,你才能做出好东西。所以格物也是理解好东西,理解本质也是做出好东西,把你做的事儿做好,把你的行为做好,把你行为的结果做好,这个就叫格物。
2023年01月31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3-01-30
阅读分享:闲暇定终生
**哈佛大学有一个著名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人的命运决定于对晚上8点至10点时段的利用。** 小林以前是公司前台,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同事收发文件,协助领导处理日常的琐碎事务。当时我们的主编是个非常热心的大姐,有一次她跟小林聊天,问她想不想学写文章?或许正是那次的聊天让她决心改变自己。据说她把过去一年刊印出来的报纸,分批带回家,到了晚上,逐字逐句地读,研究新闻的结构,行文方式。 她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活动,只要一有时间,就躲在房间练习写作。那个时候,她会留下来陪我们加班,然后见缝插针地请教同事如何定选题、取标题、跑采访等。即便文章被同事批注得密密麻麻,她也不气馁,回去总结反思,继续写稿。有时候,我们加完班要离开了,她还在公司埋头看书、修改文章。 就这样坚持了快一年时间,小林从前台调到了业务部门,成了一名编辑。慢慢地,她写文章越来越成熟,毫不逊色于专业作者。再到后来她离职,到一家新媒体公司当了主编,如今她早已成为自媒体界的大神。 **胡适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生。** 那些顶级的高手,天赋和运气永远只是加分项。 老话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你看不见的日日夜夜,才藏着他们积淀实力、拉开差距的真相。
2023年01月30日
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970-01-01
阅读分享:务本谋深、回归扎根
“务本谋深”是什么意思?孔子告诉我们,“君子务本,本利而道生也”。什么叫本利?一个人只有抓住了本,才能找到方法论,才能找到万物的规律,这就叫务本。 谋深是什么?就是不求大,不求全,不求多,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当区域第一。 什么是【细分领域】? 例如我要开一家中餐厅,那我要做什么风味?有没有火爆的单品?主要针对什么样的客户群体? 那什么是区域第一【区域第一】?我这家餐厅的第一步要成为这条街道的第1名,然后再成为这个社区的第1名,再然后成为这个片区的第一名,最后做到深圳第一,广东第一,全国第一……把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做的比别人更深更细,这就叫“务本谋深”。 再接下来就是“回归扎根”。什么是我们的根?两个。一个是品质,一个就是服务。只要我们把左手的品质抓好,右手的服务抓好,我们回归这两点,把我们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跟服务结合在一起。把我们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追求,跟我们的品质结合在一起。 品质既包括工作品质,也包括产品品质,还包括文化品质。服务不仅仅是服务好客户还要服务好供应商,还要服务好员工。 ----
1970年01月01日
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4
5